36书房网>都市言情>食味人生>第55章 鲜肉馄饨
  陶花几人走在回家的路上。

  雨后的泥路很不好走,弄脏鞋不说还容易打滑。

  陶氏在后面叮嘱陶花:“花儿,你看着脚下啊,可别踩溜了。”

  “欸。娘,嫂子,你们也都注意些。”

  两人双双应了。

  杨氏将今天的事情在心里过了一遍,开口道:“今天可多亏有你们在了,谢老板才给我这么实惠的价格。都不知道怎么感谢你们好了。”

  陶氏专心看着脚下的路,摆摆手道:“害,我们也没帮上什么忙。也是长青这还是实诚。”

  说到谢长青,杨氏顺口问道:“大娘你们怎么会认识谢老板的呢?”

  陶氏回答道:“他就是我们村的人呐。”

  杨氏诧异了:“竟然是我们村的人?”怎么从来没在村子里见过他?

  “可不是嘛。”

  说到这里陶氏就转开话题了。

  谢长青孤苦的身世她不想和别人谈论。虽然杨氏可能迟早都会知道,但这不应该是自己去说长论短的。再说,那孩子帮了她们好几次忙,在背后谈论他的事情也不厚道。

  一路上好在几人运气不错,虽然泥路难走,但好歹没再赶上下雨。再加上三人边走边聊些岭南那边的风土人情,时间很快就过去了。

  走到村口的时候,杨氏就和陶氏母女两告别了。

  言辞间又是几番感谢。

  陶氏两人回到家。

  陶氏道:“花儿,赶紧把鞋给脱了,换一双干爽的。不然沤病了。”

  陶花回道:“娘,我先去烧一锅水,咱两人洗洗泡泡再换,也能舒服些。”

  陶氏道:“也行。”

  陶花飞快地将买的东西都放置妥当,然后去烧水。好在灶里早上留了火种,所以烧火也快。

  不一会儿,一锅生姜热水就烧好了。

  陶氏将洗脚的木盆拎到了厨房,这样方便随时添水。又拿上了两人干爽的棉鞋,放好了小板凳。

  陶花将水舀到盆里道:“娘,您试试烫不?”

  陶氏伸脚尖儿一探:“有一点。”

  “那我兑点冷水。”陶花又往里掺了些冷水。

  陶氏又试了试:“可以了。小烫小烫的,刚好活血。”

  陶花坐下脱了脚上被泥沾满的鞋袜,冰冷的脚由于血脉不通,看着雪白雪白的。将脚沉进热水里,热水一下就包围上来。

  陶花叹气道:“啊,好舒服啊。”

  冬天泡脚简直是一种享受。

  没过多久,就将脚泡的红红的。

  等一盆水都泡凉了,陶花又起身添了些热水继续泡。直到两人都泡得浑身暖洋洋的,才把脚提起来擦干。

  热乎乎的脚套上袜子,再穿上厚实的棉鞋。啊,舒服!心里好像得到了一种满满的慰藉。

  ——

  晚饭时分,镇上冯木匠就着谢长青端去的羊蝎子,喝着小酒,怎一个惬意了得。

  他啃完一口骨头道:“这是谁做的?”

  谢长青如实答了。

  冯木匠呷了一口酒道:“是个心灵手巧的。你要是能娶到手可就算有福喽。”

  谢长青面色如常,耳尖却微微泛上一层浅红。

  冯木匠也不接着打趣他,只道:“看准了人就主动些。甭管能不能成,努力过就不后悔。”要是能成就最好了,说不准以后还能经常吃到这么好吃的吃食。

  冯木匠这话虽然说得保守,但他觉得长青多半是能成的。他人高腿长的,外在条件实在不算差。再加之有一门傍身的手艺,为人也很厚道方正,诚恳却不迂腐,反而有一种少见的灵活。难得的是还有一颗赤子之心,怎么看都是个不错的。

  谢长青当然不知道冯木匠是怎么想的,只是在琢磨,如何才能让陶花对他另眼相待些。

  爷俩又聊了些其他的,冯木匠问了问他铺子的生意状况,得知还算不错才点了点头,放下一直悬着的心。

  虽然早前也知道谢长青手艺过硬,但就担心那些人看他年轻信不过他,一下打开不了局面。现在就没有这个担忧了。

  冯木匠看着谢长青,就像是老鹰看着自己带大的小鹰,有一种舐犊之情。眼下看他能独立高飞了,心里有一种欣慰感。

  冯木匠道:“你也不必三天两头地都往我这儿跑,没得耽误了你做工。我身体健朗着呢。”

  自从谢长青搬出去后,总是放心不下,但凡有机会总要回来看一趟的。

  谢长青也不表达什么态度,只是说:“我心里有数,不会耽误的。”

  冯木匠叹了口气,也只好随他去了。他是个有主意的孩子,轻易是改变不了他的想法的。

  谢长青问道:“您现在每晚可有用生姜水泡脚?”

  冯木匠脸上浮起一丝笑意,答道:“有,有。”每晚泡一泡,感觉晚上好睡许多。

  谢长青点点头:“生姜没有了跟我说,我又买了送来。”

  冯木匠应了。

  ——

  第二天下午,陶氏刚还完牛车回来不久,杨氏夫妇就一起上门来了。

  杨丘林从妻子那儿得知,因为陶氏母女的情面,打家具得了便宜价的事儿,和杨氏心里一样对她们特别感激。

  现在花钱的地方多,省下的一点钱又可以让其他方面宽松一点了。所以今天上门的其中一件事情就是表达感谢。

  杨丘林看着陶氏母女一个劲的说:“真是有劳你们了。从我们来到这边,你们真是帮了我们不少。眼下房子没盖起来,连请你们吃顿饭都做不到,实在是过意不去。”

  陶氏道摆摆手:“不讲这些虚礼。咱两家离得这么近,以后是要长久往来的,不在这一朝一夕上。”

  杨丘林点了点头,心道只有以后有机会再好生回报了。

  陶花问道:“杨大哥,你们今天过来是有啥事儿不?”

  杨丘林回答道:“是哩。关于盖房子的事情,我们和大家商量过后,准备后天开始动工了。”

  说到这儿又看了看陶花,郑重道:“所以我们今天特地上门来请你们,到时候就麻烦你们帮忙一下厨上的事情了。”

  陶氏还要出几天摊,所以多半只有陶花能帮忙了。再加上妻子回去后和他说过,讲陶花灶上手艺很是了得,所以他今天专门过来拜托她。

  陶花眯眼一笑:“没问题呀。”

  陶氏道:“日子可请人卜算过?”

  乡下人信这个,开工都要卜算是否吉利。尤其是盖房子,那是一辈子的大事情,据说开工日选得不好容易家宅不宁。

  杨氏回答道:“谢婶子关心,已经请人卜算过了,说那天是个吉期。”

  陶氏笑着点头:“那就好。”

  说妥这个事情后,杨氏夫妇就告辞了。

  后天就要开工,他们还有许多事情需要准备。

  陶花收拾着喝过的茶碗,对陶氏说道:“娘,再过几天就不出摊了吧?”

  本来说好入冬之后就不再出摊的,但是陶氏临到入冬又觉得还是太早了,所以生意现在还是在接着做。

  陶氏想了想道:“过段时间吧,等初雪的时候就歇下来。”

  现在每日出摊都习惯了,倒也不觉得多累。反而因为每天都有进账过得挺充实愉快的。

  陶花不赞同:“初雪的时候太晚了吧?”估计得到这月下旬了。

  陶氏笑了笑:“不晚。到时候正好闲下来给你过生日,再去镇上置办些年货。”

  陶花见说不动她,也只好作罢了,只是问道:“给您做的护膝和手套可有每日都带上?”

  “有,有。带着暖和许多呢。”说道这里像是想起了什么趣事,道:“还有人问是咋做的,说要给家里老人也依样做一套。”

  有这么贴心手巧的女儿,陶氏感觉很幸福。

  陶花仿佛没有听到,思忖着道:“我抽时间再给您做一顶帽子和一条围巾吧。”

  陶氏连忙拒绝:“帽子就不用了,你娘还年轻呢,哪里就用得着帽子了?”只有村里的老人才戴帽子呢。

  接着又问道:“围巾是个什么?”

  陶花比划了一下道:“围巾就是围着脖子的,防止寒风从领口灌进去。”

  “那这个好,这个倒是可以要一个。帽子什么的实在是不用了。”

  陶花无可奈何:“好吧。”

  然后心里盘算着,围巾可以做大一点,展开可以包着头,也勉强能给头部防风了。

  ......

  说完这个,天色已经不早。

  陶氏随口问道:“咱今晚吃啥?”

  陶花低头想了一下,道:“吃馄饨吧。”

  陶氏一听就知道,肯定又是她琢磨出来的新吃食。

  陶花也知道陶氏的想法,心里挺虚的,毕竟只是享受了前人的经验成果,并不是她所创。但眼下这个情况,陶氏能这样认为是最好的,不然自己又该如何解释呢?

  两人商量着就开始做。

  陶氏道:“要我帮些啥不?”

  还真有。

  陶花道:“娘您帮忙把面和了吧,多和一点。咱一次多做点放着,可以吃好几天。”

  想想早上起来,掐点菜叶,轻轻松松就能煮一碗热乎鲜美的馄饨吃,多爽!筆趣庫

  陶氏自无不应:“行。”

  陶氏去舀面粉:“你看着量啊。”说着开始舀。

  陶花看着差不多了才叫停。然后又在里面加入了一点碱面和一点盐。才让陶氏开始和面。

  陶氏在一旁和面,陶花就在一旁剁馅儿。

  将新鲜的五花肉剁碎。加上香菇碎、葱花、姜末,再打入两颗鸡蛋一起拌匀。香菇碎依然使用干香菇泡发后再切碎的。拌匀后加盐、胡椒粉等调味料,充分的搅拌均匀,馅儿就调好了。

  接下来最重要,也最考验人的就是擀皮儿。

  馄饨皮儿不像饺子皮可以擀那么厚,馄饨皮要更轻更薄,不然吃着没有那种轻盈滑溜的口感。因此对擀皮的手艺就更为考验了。

  陶氏已经将面和好了:“花儿,这面皮要擀成啥样儿的?”

  陶花道:“我先来弄一遍给您看。”

  说着就切下一块面团,先揉圆再放在案板上边,用擀面杖轻轻的将面团压扁,再才开始擀。循环往复的擀,直到透过面皮可以看到下面的手指,才算是达到合适的厚度了。这时候的面皮是很大一张的,还需要切块。

  将面皮折叠切成大小合适的均匀正方形块,馄饨面皮就算是做好了。

  陶氏毕竟是会做饭的人,看一遍就明白了。于是开始做。

  由于面团比较大,一个人做起来费劲,所以陶花和陶氏两人都在擀面。擀面杖却只有一根,所以两人要错开行事,你切我擀,你擀我切。

  两人搭配下,倒也没费多久的时间就将面皮完全制好了。

  然后就可以开始包馄饨了。依然是陶花示范一遍,陶氏再开始上手。

  陶氏道:“这和包饺子比起来倒是省事儿一些。”只需放上馅儿后,蘸水将面皮边缘粘合,手再一转一按,一个馄饨就成了。

  陶花笑了笑:“是呢。”

  看了看陶氏包的,陶花又叮嘱道:“娘,馅儿不要放太多了。”

  面皮薄,馅儿多易漏,而且没有那么好吃。

  陶氏看了看陶花包的,果然自己包的胖很多。于是答应道:“欸。”

  随着包好的馄饨增多,母女俩的手速越来越快。只见两人手指灵活的蘸、粘、按、扭,十指翻飞间一个个的馄饨就被包好放到了一旁的竹扁里。

  就这样过了近半个小时的样子,两人才算是包完了。

  陶花的量掌控的很好,馅儿用完面皮儿也刚好包完了。

  陶氏看这满满的一竹扁馄饨,感叹道:“这够我们吃好几顿了呢。”

  “是呀娘,早上用这个当早饭再好不过了,做起来有方便,吃起来又暖身。”

  陶氏点点头,她是信陶花的。

  接着问道:“接下来可是像煮饺子一样的煮了?”

  陶花笑着答道:“对,先将水烧开,然后吃多少下多少煮就是了。”

  陶氏看着一个个玲珑可爱的馄饨,心里有点期待,道:“那我去烧水。”

  陶花道:“行。我去摘点菜回来。”

  陶花将菜摘回来洗好,陶氏正好将水烧开了。

  陶花估着两人的量,将混沌下下去煮,同时在碗里调好调料。

  先放猪油到碗里,接着舀滚开的汤化开,再放入盐、葱花、醋和一点胡椒粉。还有最重要的,加入几个干虾。

  馄饨煮好后就浮了上来。放入菜叶煮熟,就可以起锅舀到碗里了。

  可惜没有紫菜,紫菜混沌也是绝顶美味呀。但眼下就只能用菜叶代替了。

  一勺勺的馄饨混着青菜叶被倒进碗里,再加入几勺热汤,用筷子轻轻的将碗底的调料搅匀。一碗鲜香美味的馄饨就做好了!

  陶花将两碗馄饨端到桌上:“娘,可以吃了。”

  陶氏用勺子舀起一个馄饨,勺底还有一些汤汁,吹凉后一齐送入嘴里。

  和饺子的口感完全不同,这是从未吃过的一种面食口感。皮儿滑溜溜的,在嘴里略嚼一嚼馅儿后就顺着喉咙滑了下去。

  陶氏一口一个,觉得好吃又过瘾,混和着汤汁,特别的鲜。

  “好吃。冬天用这个做早饭合适得很。”

  陶花嘴里正吃着一个馄饨,不好张口说话,只是抿嘴笑了笑以示赞同。

  这馄饨的味道,用五个字来形容最合适不过了。薄、透、爽、滑、鲜。面皮儿轻薄透亮,从外面隐约可以看到里面透出来的嫩粉色的猪肉馅儿;混着汤汁很容易就吸溜了一个进嘴里。像是一尾娇小的小鱼,游游曳曳地在嘴里滑荡;加了干虾的汤,变得特别的鲜,让人在吃下一个之后还忍不住回味。

  哎,也就是陶花不想去开面点摊儿,不然摊子上卖馄饨,准受欢迎。 无尽的昏迷过后,时宇猛地从床上起身。想要看最新章节内容,请下载星星阅读app,无广告免费阅读最新章节内容。网站已经不更新最新章节内容,已经星星阅读小说APP更新最新章节内容。

  他大口的呼吸起新鲜的空气,胸口一颤一颤。

  迷茫、不解,各种情绪涌上心头。

  这是哪?

  随后,时宇下意识观察四周,然后更茫然了。

  一个单人宿舍?

  就算他成功得到救援,现在也应该在病房才对。

  还有自己的身体……怎么会一点伤也没有。

  带着疑惑,时宇的视线快速从房间扫过,最终目光停留在了床头的一面镜子上。

  镜子照出他现在的模样,大约十七八岁的年龄,外貌很帅。

  可问题是,这不是他!下载星星阅读app,阅读最新章节内容无广告免费

  之前的自己,是一位二十多岁气宇不凡的帅气青年,工作有段时间了。

  而现在,这相貌怎么看都只是高中生的年纪……

  这个变化,让时宇发愣很久。

  千万别告诉他,手术很成功……

  身体、面貌都变了,这根本不是手术不手术的问题了,而是仙术。

  他竟完全变成了另外一个人!

  难道……是自己穿越了?

  除了床头那摆放位置明显风水不好的镜子,时宇还在旁边发现了三本书。

  时宇拿起一看,书名瞬间让他沉默。

  《新手饲养员必备育兽手册》

  《宠兽产后的护理》

  《异种族兽耳娘评鉴指南》

  时宇:???

  前两本书的名字还算正常,最后一本你是怎么回事?

  “咳。”

  时宇目光一肃,伸出手来,不过很快手臂一僵。

  就在他想翻开第三本书,看看这究竟是个什么东西时,他的大脑猛地一阵刺痛,大量的记忆如潮水般涌现。

  冰原市。

  宠兽饲养基地。

  实习宠兽饲养员。网站即将关闭,下载星星阅读app为您提供大神太行路的食味人生

  御兽师?

章节错误,点此报送(免注册),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